一、白条猪价格走势
本周前期,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有所回升,周后期缓慢回落。
9月12日,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6.65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9月5日)的16.90元/公斤下降1.48%;比上月同期(8月12日)的17.05元/公斤下降2.35%;比去年同期(9月12日)的24.0元/公斤下降30.63%。周环比小幅下降;月环比小幅下降;年同比大幅下降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31.02%,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收窄。
本周,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802.14头,比上周(8月30-9月5日)1787头增加0.85%;比前2周(8月23-29日)的1820.57头下降1.01%;比前3周(8月16-22日)的1787.14头增加0.84%;比前4周(8月9-15日)的1773.43头增加1.62%。
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767.57头,年同比增加1.96%。上周同比增加5.46%,本周同比增幅明显缩小。同比增幅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增加4.32%,而今年周环比仅增加了0.85%,今年本周环比增加的幅度不及去年同期,使得本周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有所收窄。
去年同期,恰值中秋佳节,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连续两周环比增加,今年此时距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间,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还处于常态,所以最近两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并没有明显的波动,周环比增幅较小,也使得连续两周日均上市量年同比的增幅逐渐收窄。尽管如此,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还是略高于去年同期,表明今年的供应状况还是明显强于去年同期的,也表明,今年肉类消费的能力还是强于去年同期的。不过,今年消费能力超过去年同期,也与肉价较大幅度地低于去年同期有关,肉价较低,对刺激消费、拉动消费还是有比较大的助益的。
本周前期,肉价一度有所回升,拉动肉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是屠宰厂的压量保价。在学校相继开学之际,学校食堂备货量增加,带有刚需的性质,屠宰厂供应的白条猪并没有同步增加,助推了价格的上涨。但是,由于供应仍然处于充足的状态,肉价回升的幅度并不很大,而且随着需求的趋稳,肉价又再一次出现下滑。
周后期肉价下滑的原因是猪价的下滑。从养殖端来看,此前有一些机构曾经预测猪价在下半年会出现反弹的机会,拉高了一些养殖场对今年下半年猪价的预期,也刺激了一些养殖企业参与了“二育”,当时流向二育厂家的毛猪到现在都到了必须出栏的时间节点,由于供应整体充足,二育的毛猪与正常出栏的毛猪同时上市,增大了毛猪的供给量,促使猪价出现下滑。此前迷信机构的预测,现在又不得不接受现实,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是“认价”,不再继续扛价,开始了出栏,增大了毛猪的销售压力,迫使猪价连续下行。
待到这些经历二育的毛猪出栏进入尾声,猪价的走势将进入常态,将能够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,肉价也就可以止跌企稳了。
二、鸡蛋价格走势
本周,鸡蛋批发的平均价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,周末翘尾。
9月12日,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7.39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9月5日)的7.16元/公斤上涨3.21%;比上月同期(8月12日)的6.68元/公斤上涨10.63%;比去年同期(9月12日)的11.25元/公斤下降34.31%。周环比小幅上涨;月环比大幅上涨;年同比大幅下降。上周,年同比下降30.75%,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放大。
在本周大部分时间内,鸡蛋价格走势平稳,稳定运行,只是到了周末,蛋价才出现了稍微明显一些的上涨。
最近一段时间,市场上鸡蛋的供应一直保持充足的状态,鸡蛋的销售速度也比较平稳,需求保持平淡的状态,蛋价运行也基本上属于波澜不惊。周末蛋价上涨,实际上是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拉动:一方面,是粉壳鸡蛋的价格涨幅较大,对褐壳鸡蛋的价格起到比较明显的拉动作用;一方面,在蛋商手中还有较大的鸡蛋存量,拉动鸡蛋价格上涨可以趁机推动储存的鸡蛋出库,有利于鸡蛋去库存。
此前较长时间,粉壳鸡蛋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,与褐壳鸡蛋之间有较大的价差,制约着褐壳鸡蛋的价格,使得褐壳鸡蛋的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。最近一段时间,南方地区高温多雨,北方鸡蛋南运的规模增大。在鸡蛋的消费习惯中,南方地区的居民比较喜爱粉壳鸡蛋,也常常把褐壳鸡蛋误认为是柴鸡蛋;而北方地区却恰恰相反,北京认可褐壳鸡蛋,也有把粉壳鸡蛋误认为是柴鸡蛋的。北蛋南运的鸡蛋基本上都是粉壳鸡蛋。粉壳鸡蛋南运以后,价格出现了上涨,上涨到几乎与褐壳鸡蛋相差无几,从而推动了褐壳鸡蛋价格的上涨;
此前一段时间,蛋商手中存有较大规模的鸡蛋,但是库外鸡蛋的价格一直比较低迷,库内鸡蛋的销售价格一般要低于库外的,库外鸡蛋卖不上价,库内鸡蛋如果出库就会造成储存商的亏损,所以库内鸡蛋难以出库。只有拉高库外鸡蛋的价格,库内鸡蛋才有可能实现顺价销售,使得储存商能够减少亏损或者有一些微利。所以,拉高库外鸡蛋的价格也符合蛋商的意愿。目前,一些糕点厂月饼的加工制作已经接近尾期,库内鸡蛋的流向主要是食品加工厂,批发市场基本上是不销售库内鸡蛋的,糕点厂用蛋的高峰期即将过去,蛋商去库存的机会也将转瞬即逝,库内鸡蛋的销售压力仍然很大。
本周末,蛋价出现翘尾,即便是蛋价有稍微明显一些的上涨,蛋商在近5年同期中仍然处于底部,仍然大幅度地低于去年同期。总体上看,近期鸡蛋的销售压力仍然较大,短时间内也难以有什么起色。
三、蔬菜价格走势
本周前期,蔬菜的整体价格有所回升,周后期连续下降。
9月12日,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.13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9月5日)的3.19元/公斤下降1.88%;比去年同期的3.97元/公斤下降21.16%。周环比小幅下降;年同比大幅下降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18.62%,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放大。
本周前期,北方地区又经历了一轮强对流降雨天气,河北北部多地出现了冰雹,北京地区也受到冰雹的袭击,一些蔬菜被打坏。降雨过后,河北北部生产散菜花、圆白菜中没有被冰雹打坏的,价格涨幅明显,被打坏较轻的,价格出现下降,打坏比较严重的就失去了商品属性,不能继续上市。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中,有一部分是露地生产的。也有一部分是大棚生产的。大棚生产的受损较小,但是棚外泥泞,影响采收;露地生产的,有受损现象,减产,推动价格走高。其中小白菜、茴香、香菜的价格都有所反弹。其他没有遭受冰雹袭击的蔬菜因为采收难度增加,价格也有所上涨。相比较而言,由于北方地区基本上已经度过了雨季,此轮降雨天气过程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已经比前期明显减弱,对价格的影响也相对短暂一些。
周后期,降雨已经明显减少,分散性的降雨对蔬菜生产造成的影响在价格上几乎没有表现出来,北京周边及北京以北地区蔬菜的生长进入比较平稳的阶段。在此期间,告别了高温高湿天气,蔬菜的耐腐性明显增强,鲜嫩蔬菜的损耗大幅减轻,蔬菜供应的稳定性明显恢复,蔬菜的整体价格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走势。
其中北京自产的小油菜、油麦菜的产量在逐渐恢复,北京周边生产的茴香、香菜产量也在恢复,河北秦皇岛生产的韭菜产量也在恢复,价格都在连续下降;内蒙生产的小菠菜、香菜产量在恢复,辽宁生产的苦菊产量也在恢复,这些鲜嫩小品种蔬菜的价格也都有程度不同的回落。
此外。前期供应偏紧的黄瓜、圆茄、西葫芦,因为坐果率提高,产量增加,供应能力也在增强,价格也开始下降,随后西红柿、长茄的产量也会恢复,价格也会回落。
特别是在近期进入夏秋之交阶段以后,北方地区耐储蔬菜相继进入收获期,洋葱、土豆、胡萝卜、大南瓜、小南瓜都到了开始上市或者集中上市阶段,这部分蔬菜产量充足,价格相对低廉,对蔬菜的整体价格稳步下行是有比较大的拉动力的,
在一部分蔬菜的产量逐渐恢复的同时,也有一部分蔬菜的产量在逐渐下降。这些产量下降的蔬菜主要是北方冷凉地区的蔬菜。有一部分蔬菜是产地存量下降造成的,如莴笋、圆白菜、菜花,短时间内的供应状况是地里现存的总量在减少,逐渐被售罄,供应地会从坝上地区南移到坝下;也有一部分蔬菜逐渐进入上市尾期,如椒类蔬菜、豆角类蔬菜,这些蔬菜都经历了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的天气过程,有些秧苗是受损的,在产地降温以后,产量也在下降,需要等待后续产地的蔬菜接续上市,短时间内供应能力是在逐渐减弱的,价格也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波动并有所抬头。
9月的中后期,北京地区蔬菜的供应将进入产地转换阶段,蔬菜的供应地会相继从北京以北地区南移到北京以南地区,近期从产地反馈回来的消息表明,后续产地的蔬菜大部分都能按期上市,供应链衔接的过程相对比较顺畅,进入10月份以后,相继会完成供应链转换的衔接过程。后期蔬菜的整体价格不会出现太明显的波动,短时间内会有一个季节性下降的过程。
正如我们上周谈到的那样:“后期各个品种蔬菜的价格会呈现有涨有落的状态,价格下降的品种多一些,价格上涨的品种少一些,蔬菜的整体价格还是以稳中有降为主”。
作者:刘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