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白条猪价格走势
本周,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走势基本平稳,略有波动。
3月28日,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7.50元/公斤,与上周同期(3月21日)的17.50元/公斤持平;比上月同期(2月28日)的17.25元/公斤上涨1.45%;比去年同期(3月28日)的18.25元/公斤下降4.11%。周环比持平;月环比小幅上涨;年同比小幅下降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4.11%,本周同比降幅持平。
本周,日均上市量为1756.14头,比上周(3月15-21日)的1709.43头增加2.73%;比前2周(3月8-14日)的1812.43头下降3.11%;比前3周(3月1-7日)的1756.57头下降0.02%;比前4周(2月22-28日)的1718头增加2.22%。
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444.86头,年同比增加21.54%。上周同比增加25.23%,本周同比增幅有所收窄。同比增幅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增加了5.85%,而今年周环比的增幅为2.73%,环比增幅小于去年同期,使得本周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有所缩小。
本周,日均上市量环比有所增加,增幅为2.73%。日均上市量周环比增加,主要是上周一度退出经营的那家屠宰厂再度入场经营,是代理商与厂家沟通以后,从厂家获得支持,有可能实现扭亏为盈,代理商重新入场批发,增加了每日的上市量。因此,本周中期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也一度下降。不过,肉价下降以后,代理商又有所亏损,导致周后期的上市量再一次压缩,肉价得以保持稳定。
尽管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增幅不及去年同期,但是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仍然较大,这与今年毛猪供应充足有关,也与今年需求比较强劲有关。
目前,肉类消费进入1年中相对比较平淡的阶段,除了需求比较强劲对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同比大增起到有力支撑以外,对价格的支撑能力并不很强,使得肉价在本周仍然处于小幅波动之中,肉价难以实现连续性的上涨;同时由于猪价的支撑,肉价也难以实现连续性回落。所以,本周肉价的走势呈现出基本稳定,小幅波动的状态。
鉴于现在处于肉类消费的淡季,产能还是略大于需求的,猪价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的趋势也在所难免,只是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。
二、鸡蛋价格走势
本周前期,鸡蛋价格保持稳定,周后期小幅下调。
3月28日,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6.59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3月21日)的6.70元/公斤下降1.64%;比上月同期(2月28日)的7.30元/公斤下降9.73%;比去年同期(3月28日)的7.09元/公斤下降7.05%。周环比小幅下降;月环比大幅下降;年同比明显下降。上周,年同比下降8.47%,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。
本周,蛋价依旧比较低迷,上周后期曾经有小幅拉抬,本周后期再度下调,蛋价仍然滞留在谷底,没有爬出。
目前,鸡蛋的销售速度还是比较快的,销量也是比较大的,但是由于鸡蛋的产量充足,存量也比较充足,使得销量增加的幅度不及供应增加的幅度,养鸡场销售的压力并没有减轻。特别是进入本周以后,河北多地去年年底补栏的雏鸡相继进入开产期,新鸡开产更是增强了鸡蛋的供应能力,也提高了供应的稳定性,使得鸡蛋供应愈发充足起来,而且在短时间内供应充足的状态会进一步增强。同时,随着气温的升高,养鸡场内简易的储存条件会迫使鸡蛋存放的时间缩短,库存的鸡蛋有可能会加速涌向市场或者食品加工厂,使得鸡蛋的销售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。养鸡场面临着阶段性卖难的状况,仍然会对蛋价形成打压。
上周我们曾经谈到:“目前的蛋价仍然处于低迷的状态,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有所起色,随后养鸡场将不得不考虑适当加大一些淘鸡的力度了,中小养鸡场的日子恐怕会有阶段性的‘不太好过’。因此,养鸡场需要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,也可以适当压缩一些产能”。本周仍然是这么个情况。
三、蔬菜价格走势
本周前期,蔬菜的整体价格有所走高,周后期回落。
3月28日,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.31元/公斤,与上周同期(3月21日)的3.31元/公斤持平;比去年同期的3.35元/公斤下降1.19%。周环比持平;年同比小幅下降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2.65%,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。
本周,蔬菜的整体价格走势呈现小幅波动的状态,没有出现连续下降或者连续上涨的走势,主要原因就是近期蔬菜的供应链进入产地转换的阶段。有些蔬菜的转换还处于小地域的转换;有些蔬菜则大跨越地北移;也有一些蔬菜完成了由暖棚向冷棚的转换。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,菜价走势暂时失去了稳定性,也失去了连贯性,涨涨落落的随机性增强。
在小地域转换的过程中,主要还是集中在南方产区。比如豇豆,供应地由海南的三亚北移到海南的海口;贝贝南瓜的产地由海南北移到广西、广东;架豆的产地由云南北移到四川。由于海口的豇豆产量还没有上来,豇豆的价格在本周稳步上涨,涨幅稍微明显一些;广西、广东的贝贝南瓜产量虽然还不很大,但是也终止了贝贝南瓜价格连续上涨的状态,并且出现了小幅回落;四川架豆的产量明显增大,架豆的价格环比降幅明显。
产地大跨越北移的蔬菜主要表现在浙江、福建、云南生产的莴笋,产地已经北移到山东、天津一带;浙江、福建、云南生产的散菜花,主要供应地已经北移到了江苏;湖北露地生产的大白菜、圆白菜正在被黄河中下游地区冷棚生产的同类蔬菜取代;云南生产的多种豆角类蔬菜,供应地已经北移到了山东;云南、海南露地生产的小毛冬瓜,正在被河北、山东冷棚生产的小毛冬瓜取代;四川露地生产的西红柿正在被内蒙、山东大棚生产的西红柿取代。在这种转换过程中,莴笋、散菜花告别了集中上市阶段,后续产地的同类蔬菜品质略好一些,整体价格有所回升;北方大棚生产的大白菜、圆白菜的品相好于露地生产的,价格也高于露地生产的;北方大棚生产的豆角类蔬菜及小毛冬瓜,品质好于露地的,目前的产量还不很大,价格比前期确实要高了一些;北方大棚生产的西红柿开始形成批量上市条件,价格在产地转换过程中波澜不惊,甚至还略低于前期。
北方产区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,前期主要依靠暖棚生产,在气温回升以后,冷棚生产的蔬菜正在全面取代暖棚生产。前期已经完成转换的是冷棚圆白菜取代暖棚圆白菜;冷棚芹菜取代暖棚芹菜。近期完成转换的主要是香菜、茴香、小白菜、小菠菜、小油菜、油麦菜、散叶生菜等。由于前期属于暖冬,这些小品种蔬菜的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,转换为冷棚以后,价格继续维持低位运行的状态。
近期,大部分蔬菜的供应链都在面临着两个转换,在正常情况下,这种转换也会是比较顺畅的,菜价会呈现稳中有降的走势。但是由于近期的天气状况不时地出现一些反复,导致菜价也不时地出现一些反复,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:“菜价走势暂时失去了稳定性,也失去了连贯性,涨涨落落的随机性增强”。因此,本周的菜价在周前期“有所走高,周后期回落”。
在正常情况下,菜价随机性波动是常态,但是目前的菜价仍然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,随着产地转换和生产方式转换过程的完成,蔬菜供应的整体状况仍然是充足的,菜价还有继续回落的空间。
作者:刘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