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白条猪价格走势
本周,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小幅波动,周末降幅明显一些。
4月4日,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6.90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3月28日)的17.50元/公斤下降3.43%;比上月同期(3月4日)的17.30元/公斤下降2.31%;比去年同期(4月4日)的18.0元/公斤下降6.11%。周环比小幅下降;月环比小幅下降;年同比小幅下降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4.11%,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放大。
本周,日均上市量为1748.71头,比上周(3月22-28日)的1756.14头下降0.42%;比前2周(3月15-21日)的1709.43头增加2.30%;比前3周(3月8-14日)的1812.43头下降3.52%;比前4周(3月1-7日)的1756.57头下降0.45%。
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386.43头,年同比增加26.13%。上周同比增加21.54%,本周同比增幅有所放大。同比增幅放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下降了4.04%,而今年周环比仅仅下降0.42%,环比降幅小于去年同期,使得本周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有所放大。
春节过后,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一直处于高位,同比增幅十分明显,其中3月份的日均上市量在近5年同期中处于最高的位置,本周也如是,年同比增幅也超过了20%。日均上市量同比大幅增加,主要原因就是毛猪供应充足,毛猪的存栏量在近几年同期中也处于高点。由于毛猪供应充足,为白条猪的上市量增加创造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。同时,目前处于肉类消费的淡季,而今年则淡季不淡,需求仍然比较强劲,也为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大幅增加提供了比较宽松的需求环境。一方面供应充足,一方面需求强劲,使得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同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幅。
在日均上市量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,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同比降幅则不太明显,降幅很小,这里面原因也是比较多的。首先是毛猪的养殖成本对价格形成了支撑,养殖场近期的获利空间还是比较窄的,养殖场对价格走低有比较明显的抵制,阻止了肉价的下滑;其次是需求对价格的支撑,从新发地市场肉价的波动来看,只要当日的上市量有所减少,很快就会在批发价上表现出来,特别是收磅价,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抬升,需求强劲支撑着肉价;再其次是养殖场还有比较高的预期,一些人士甚至认为猪价在下半年会有一个反弹,使得养殖场面对近期的销售压力还存有较高的信心。有数据显示,最近一段时间,仔猪的价格有所上涨,主要是一些养殖场认为下半年肉价还有反弹的机会。
可是屠宰厂不这样认为,他们已经感受到销售的压力。此前,代理商每天向市场运送白条猪,需要提前向屠宰厂报计划,屠宰厂按照代理商提出的计划备货。但是在近期,代理商已经报出了计划,屠宰厂并不是按照计划向代理商供货,而是加量供应,一般要求代理商把冷藏车装满。有代理商反映,屠宰厂认为现在的肉价还是比较高的,如果屠宰厂存肉,后期还卖不到现在的价格。所以他们要求代理商加大向批发市场的供货量。
本周末,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环比降幅比较明显,主要原因就是供应量仍然较大。代理商已经预感到在清明假期白条猪的销量会有所下降,他们向屠宰厂报出的计划也是减量,而屠宰厂对代理商的计划并不认可,仍然要求代理商按照平时的上市量装车。结果,市场上的需求下降,最后富余出来的白条猪不得不甩卖,使得收磅价有比较明显的降幅。有代理商反映,此前,收磅价低于开磅价,是因为最后剩下的白条猪级别相对较低,价格也相对低一些,而本周末,最后剩下的白条猪仍然是高级别的白条,因为代理商知道清明假期白条猪不太好卖,所以在装车的时候尽可能多装高级别的白条,即便如此,剩下的白条猪也不得不降价处理。
屠宰厂感受到的销售压力在增大,而养殖场则还寄希望于下半年肉价会反弹,哪种感觉更贴近现实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。
本周,肉价仍然处于小幅波动、反复调整之中,既没有表现出连续上涨的走势,也没有表现出连续下降的走势,肉价的波动主要是随机性的。但是我们最近几周一直强调的是:“鉴于现在处于肉类消费的淡季,产能还是略大于需求的,猪价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的趋势也在所难免,只是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”。所以近期的小幅波动实际上是一种僵持的状态。
二、鸡蛋价格走势
本周鸡蛋价格稳中有降,继续探底。
4月4日,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6.45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3月28日)的6.59元/公斤下降1.67%;比上月同期(3月4日)的7.52元/公斤下降13.83%;比去年同期(4月4日)的6.89元/公斤下降5.95%。周环比小幅下降;月环比大幅下降;年同比明显下降。上周,年同比下降7.05%,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。
本周,蛋价依旧比较低迷,周前期的价格保持稳定,周后期的价格小幅下降。从新发地市场的数据来看,本周的价格既是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,有所近5年中的最低点,蛋价已经深陷谷底。
在蛋价陷入谷底之际,鸡蛋的销售速度在最近几周相对还是比较快的,销量也是比较大的,但是销量增加的幅度仍然不及供应量增加的幅度,使得蛋价继续停留在谷底,一时还没有爬出。
近期,北方地区去年年底补栏的雏鸡相继进入开产期,市场上小码鸡蛋的上市量在稳步增加,鸡蛋的供应能力在稳步增强,鸡蛋供应的稳定性也愈发坚实。与此同时,前期库存的鸡蛋也在加大出库的力度,因为储存商对随后一段时间的蛋价并不看好,也失去了继续储存的耐心。储存的鸡蛋分流到食品加工厂,夺取了养鸡场蛋鸡新生产的鸡蛋的一些销售渠道,迫使养鸡场新生产的鸡蛋只能集中涌入批发市场,也使得市场上的鸡蛋供应处于充足的状态,价格也只能在低位徘徊。
北方一些养鸡场,此前也存有大量的鸡蛋,当时的气温较低,鸡蛋的保鲜期较长,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,养鸡场内简易的储存条件不适宜较长时间存放鸡蛋,这些鸡蛋最终还是要进入市场,使得近期养鸡场面临的销售压力继续增大,也抑制了蛋价反弹的能量。
不过,养鸡场近期的日子“不太好过”也是阶段性的,主要是前期积压的鸡蛋过多及近期的产能过大。积压的鸡蛋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逐渐被消化,产能过大也可以适当调整一下。此前我们曾经谈到:“鸡场将不得不考虑适当加大一些淘鸡的力度了”,现在还是想这样提醒养鸡场一下,轻装度过目前暂时的困难时期。
三、蔬菜价格走势
本周前期,蔬菜的整体价格稳中有升,周后期连续回落。
4月4日,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.30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3月8日)的3.31元/公斤下降0.30%;比去年同期的3.29元/公斤上涨0.30%。周环比微幅下降;年同比微幅上涨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1.19%,本周同比由小幅下降转变为微幅上涨。
本周,蔬菜的整体价格仍然呈现比较僵持的状态,周前期的价格还有所上涨,主要原因就是在产地转换过程中供应链的衔接有不太顺畅的状况。前方产地的蔬菜开始退市,后续产地的蔬菜上市期有所推迟,不能及时衔接,供应链出现短暂的断口,造成价格的反弹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今年3月上旬出现的强降温和雨雪天气,影响了当时正处于生长期、现在该上市的蔬菜的正常生长。
表现比较明显的是莴笋。本周,云南莴笋已经从北方市场全面退市,浙江、福建的莴笋也进入到全面退市阶段,而山东莴笋在生长期内曾经出现冻害,有一部分莴笋虽然已经长成,但是品质却相对较低,品质好一些的价格比前期高出一截。与莴笋类似的还有团生菜,云南团生菜按照正常的供应节拍本周从北方市场全面退市,而河北、山东及北京冷棚团生菜的产量还上不来,本周内团生菜的价格连续上涨。此外,湖北的大白菜、圆白菜正在从北京市场退市,北方冷棚生产的新白菜及储存的大白菜价格趁机有所抬头;北方冷棚生产的圆白菜价格也扭转了前期连续下降的走势,止跌企稳并且略有反弹。特别是福建的胡萝卜,本周价格涨势明显,一方面是去年秋季北方胡萝卜因为连续降雨有受淹现象,减产导致存量下降并且提前退市,而今年山东新胡萝卜的上市期又有所推迟,近期只有福建胡萝卜在供应全国的市场,各地客商云集福建,拉高了产地的收购价。因此,本周前期蔬菜的价格一度出现反弹,达到近半个月的高点,实际上与前期的寒潮天气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不过,这种反弹仅仅是阶段性的小幅波动,不具有趋势性,随着气温的回升,本周后期的整体价格已经有所回落。价格回落的主要品种就表现在茄果类蔬菜上,黄瓜、圆茄、西葫芦、尖椒、柿子椒及豇豆、架豆、扁豆等品种,本周内价格都有程度不同的下降。前期推迟上市的一些蔬菜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也会相继上市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河南、河北的娃娃菜。近期,市场上销售的娃娃菜主要来自云南,在产地,娃娃菜的存量较大,但是适合北运的娃娃菜数量并不多,耐储运的产量较小,导致价格连续走高。但是,到本周末,河南的娃娃菜已经长至商品规格,开始在北京市场上露头,随后河北的娃娃菜也要上市,娃娃菜供应趋紧的状况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。
目前,北京市场蔬菜的供应正在由冬季模式转变为春季模式,蔬菜的供应地在北移途中,蔬菜的生产方式在由暖棚生产向冷棚生产转换过程中,在这种转换过程中,蔬菜价格出现一些波动属于正常的现象,而且随着转换过程阶段性完成,价格还是会重归季节性下降区间的。
作者:刘通